原标题:“清华大学不再要求博士生发表论文”看国内研究生培养
毕业发表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博士生最隆重的一件事,就像毕业典礼一样重视,但近期,清华大学发布一则新规,内容表示:清华大学博士生毕业时不再要求发表论文!此消息一出如同震撼弹一般相应研究生届和博士生届,社会人士也纷纷发表论点,但学府认为大可不必过度解读。
博士生是高端人才。从理论基础到创新能力都有高标准高要求,这与博士称号应该是相符的。
作为一名自然科学领域的博士,若没有发过一篇有影响力的文章(滞后发表例外),实在无法证明你的学位含金量。当然毕业论文的评价更重要。
从科学发展史来看,西方无疑处于领先地位。改革开放后,大批留学生出国深造。部分归国者成为中国科技的翘楚。SCI引入中国不过二,三十年,但国人SCI数量很快由赶超到实现跨越。
这些发展有目共睹。但问题是,中国科学在世界上的位置究竟如何?有多少是领先水平的?数量与质量不是一回事。尽管量变可以转化为质变,但仍有漫长的路要走。
国外一流大学,哪个要求博士生以发表论文作为学位的要求?不要求发表论文并不等于不要论文,也不等于不要高水平论文,这应该是更高的要求!实际上国外博士生鲜有没文章而获得学位的,少数技术创新者除外。更注重的是科学问题本身,而不是发几篇,发什么期刊或因子多少?
之所以国内要求博士生发表论文,甚至硕士生毕业也要发表论文,并与奖学金,毕业,学位挂钩,其根本在于国人“争第一”的思维。唯四唯,学术不端,科学伦理等之所以成为热议的话题,说明目前尚无办一流大学,培养合格博士生的有效策略。
试想,若完全取消发表论文,那又凭什么去评价人才呢?有什么更好的评价体系吗?如何避免人际关系左右科学评价?质量考核无可行标准,只有唯SCI说话了。
有压力才有动力,反映的是若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这恰恰是做科研的初衷出了问题。难道科学是因为压力产生的?
学位比科学重要,学校排名比潜心学问重要,今天比明天重要导致的急功近利,考核评价的数字化取代质量化带来的现实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因此,博士生毕业前发不发论文不是实质问题,而如何评价博士生水平才是问题关键!导师,评审论文者和答辩委员会成员才是真正的把关者,而不是交由期刊因子来评判!
期刊,因子评判也是一种不自信。以因子论人才也是一种不自信。缺乏判断力的表现。
毕业论文不该是评判博士生能力与否的关键点,导师更不是裁决者,真正对自己的负责的为学生本身,无论考博、考研,都是对学历及自身能力的一种认可。
Copyright© 2009-2020 北京学之府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xue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