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院校:中国科教第三城花落谁家?

  • 来源: 学府考研
  • 浏览: 1490
  • 2019-05-10
我要分享:
摘要:在中国(内地),说到科教实力,北京、上海是无可争议的冠亚军。

  无可厚非,排名成为公民心中衡量一件事物的一杆秤,对于升级的学生来说选择学校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在中国,北上广深是一线发展城市,在科教方面,中国科教第三城在武汉、南京、西安这三个里面呼声最高,也是最有潜力角逐的。下面就根据数据了解一下吧!

  01、先来看国外评级机构的数据,看哪些城市的一流大学多。

  全球著名的大学评级机构——泰晤士高等教育(THE)近日发布第七届亚洲大学排名,清华大学取代此前蝉联三届榜首的新加坡国立大学排名第一,这是中国大陆高校首次登顶该排行榜。

  亚洲前20所大学排名如下:

  前20名大学中,香港有5所大学上榜,在亚洲城市中排名第一,显示香港高校在英美评价体系里的较高认可度。

  排名前100的亚洲大学中,中国共有41个高校上榜,其中大陆26所,台湾8所,香港6所,澳门1所。

  广东高校表现不俗,今年有三所大学进入榜单前100名,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江苏并列。分别为排名第38位的中山大学、第41位的南方科技大学和第65位的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表现亮眼,排名超过华南理工。

  从大区来看,亚洲前100名大学中,粤港澳大湾区共有10所大学上榜,总量排名第一,其中香港6所,广州2所(中大、华南理工),深圳1所(南方科技大学)、澳门各有1所(澳门大学)。

  长三角地区(江浙沪皖)共有9所大学上榜,其中上海4所(复旦、交大、同济、华东师范)、南京2所(南大、东南)、杭州1所(浙大)、苏州1所(苏州大学)、合肥1所(中科大)。

  京津冀地区共有6所大学上榜,其中北京4所(清华、北大、人大、北航),天津2所(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中部地区有4所大学上榜,其中武汉2所(武大、华科),长沙2所(中南、湖大)。

  西北地区有1所大学上榜,是西安交通大学。

  山东半岛城市群有1所大学上榜,是山东大学。

  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暂无大学上榜亚洲TOP100。

  城市版的排名如下(括号中数字为上榜亚洲前100名大学数量):

  香港(6)、北京(4)、上海(4)、台北(4)、广州(2)、武汉(2)、南京(2)、长沙(2)、天津(2)、新竹(2)、西安(1)、杭州(1)、哈尔滨(1)、合肥(1)、苏州(1)、深圳(1)、济南(1)、澳门(1)、厦门(1)、台南(1)、台中(1)。

  从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的排名来看,武汉、南京、广州、天津都有两所大学上榜亚洲TOP100,都有潜力竞争科教第三城。其中南京大学排名18、武汉大学排名37、中山大学排名38、华中科技大学排名47、华南理工大学排名65、东南大学排名73。

  需要注意的是,泰晤士高等教育的绩效指标分为五个方面:教学(学习环境)、研究(数量、收入和声誉)、引文(研究影响)、国际视野(员工、学生和研究)和行业收入。也就是说,THE不是一个纯粹的学术评价体系,它更看重的是教学水平和毕业生影响力。

  02、再来看看各大城市“一流大学”的数量。

  如果你是一个中国考生,所有外国机构的排名只需要看看就好,真正具有参考价值的是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在2017年联合发布的《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以下简称“双一流大学”。

  “双一流大学”是继211、985之后的又一国家级教育工程,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中国大学的新版兵器谱,是考生择校的根本依据。这款兵器谱发布之后,211、985等概念退出历史舞台。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特别强调,“双一流”不是“985”、“211”的翻版,也不是升级版,更不是山寨版,而是一个全新的计划。

  不过,“双一流”并没有打破211、985的既定格局,原来的211大学(包含985)全部上榜,没有一个降级,并新增了24所大学。

  以下是“双一流”工程认定的42个一流大学,它们的分布情况如下:

  可以看到,42所一流大学全部出现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没有一个分布在普通地级市。其中,郑州、昆明、乌鲁木齐三个城市原本没有985高校,这次均有一所大学入选“双一流”,体现了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照顾。

  不过,仍有南昌、南宁、太原、贵阳、福州、石家庄、呼和浩特、拉萨、银川、西宁、海口等11个省会城市没有一流大学。

  从这个指标来看,天津、南京、武汉、广州、成都、西安都有两所“一流大学”,杭州、重庆一所,长沙则有三所,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

  03、再来看看“一流学科建设大学”的数量:

  表格中的红色字体为此前不在“211、985”名单的大学,一共新增了24个。其中,北京新增了7个,上海新增了4个,南京新增了4个,成都新增了3个,天津新增了2个,广州新增了1个,杭州新增了1个,宁波新增了1个,郑州新增了1个。

  可见,此次一流大学扩容,北京、上海、南京仍是最大赢家,呈现出强者恒强的格局。

  从这个指标看,南京最有实力竞争科教第三城,其次是成都、武汉、西安、广州,长沙、杭州、重庆的筹码不多。

  04、如果把“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加起来计算,南京拥有除北京上海之外最多的“双一流大学”,其次是西安、成都、武汉。与原来的“211、985”格局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成都的“双一流大学”达到8个,取代了武汉原来的位置,天津的数量也超过了广州。

  不过,这能否说明成都、天津的大学实力就超过了武汉和广州呢?未必。

  大学数量多,不代表师生数量多,更不代表一流学科多。

  杭州的双一流大学虽然很少,但浙江大学强啊,一个学校有18个“一流学科”,超过西安、成都、天津、合肥、长沙、哈尔滨等城市的全部大学,显示杭州的高等教育实力曾长期被低估。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在“211、985”时代,还是“双一流大学”名单中,中国最炙手可热的明星城市——深圳,都没有摘得一个名额,深圳也是五个计划单列市中唯一一个没有“一流大学”名额的城市。不过,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的亚洲大学排名中,来自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表现不俗,排名亚洲第41名,超过了华南理工。

  05、以下是各大名校的一流学科排名:

  人工统计,可能存在笔误,仅供参考

  在一定程度上,“一流学科数量”比“一流大学数量”更值得关注。有时候,“一流大学”的名额可以通过政策照顾获得,但“一流学科”的名额主要靠自己的努力,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城市“一流大学”很多,但“一流学科”却没几个。

  06、再来看看各大城市在校大学生(本专科以及研究生)的数量:

  统计口径可能存在差异,不一定有可比性,仅供参考

  以上是我们统计到的各大城市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数量(本专科以及研究生),西安、广州、武汉在大学生数量上占据优势,而南京的优势不太明显。

  不过,论含金量,我认为在校研究生的数量更值得一看:

  从这个指标来看,武汉的在校研究生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略高于南京,显示武汉高校的较高含金量。

  综合来看,似乎南京最有实力胜任科教第三城,其次是武汉。

 

  在此意义上,中国城市的科教实力排名应该是北京、上海、南京、武汉、西安,剩下的广州、成都、天津、杭州、长沙、重庆差别都不大,有的胜在塔尖名校,有的则胜在平均值。更多关于研究生信息可以关注学府考研官网咨询。

好成绩,从选择好老师开始

赵宇 考研政治

全国优秀高端教育品牌学府考研精品课研发团队,旨在为每一位考研学子提供最有效、最贴近实战的考研辅导课程

立即预约

热门专题

已有2015名学员在学府学习

你想学什么?写出来

Copyright© 2009-2020 北京学之府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xue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02389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