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行了2019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据校方披露,选择就业的学生,收到了包括华为、微软中国、百度、腾讯、京东、联合利华、宝洁、可口可乐、安永、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等全球知名企业的工作offer,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深圳、广州、上海等地。
这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第二届本科生毕业典礼,去年该校首届本科毕业生中,留在深圳就业的占比达到了61%。在引进人才之外,深圳也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尤其是引进知名高校到深圳办学,试图打造“人才蓄水池”,以满足城市产业发展的需求。
毕业生为何青睐深圳?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去年的分析中指出,深圳的地缘优势以及国际化的创新人才引进环境,成为61%的就业学生选择留在深圳工作的重要原因。
深圳大学的毕业生“留深率”更高,自2014年起,连续5年该校毕业生留在深圳就业的比例均在87%以上,2015年最高达到了90.24%,这一定程度与深圳大学的生源大多来自于广东省有关。
生源地域分布更广泛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毕业生也愿意留在深圳。201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硕士毕业生就业总人数为689人,在深圳就业的为334人,占比为48.48%。
事实上,深圳本地的大学生远远满足不了当地产业发展的需求。梳理了北上广深四地2018年在校大学生人数,前三座城市分别为58.1万、51.8万和108.6万,深圳仅有10.4万。而2018年在校研究生人数,北上广分别为33.6万、15.9万和10.1万,深圳仅有1.8万。
大学生“匮乏”和就业机会丰富,使得很多外地大学生愿意到深圳就业,广东其他地方的高校毕业生很多也选择到深圳就业。
广州的华南理工大学,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的为广州,比例为43.82%,其次为深圳,比例为18.18%。
南京大学2018届毕业生去向最多的城市为南京、上海和深圳,距离南京更近的杭州、北京、苏州等地,都排在了深圳之后。
从具体的企业来看,华为、腾讯、中兴通讯、比亚迪、招商银行、平安集团等企业成为吸引大学毕业生的“大户”。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8所中国顶尖高校,华为无一例外地成为这些学校2018届毕业生流向人数最多的企业。
深圳仍需兴办高等教育
大学毕业生青睐深圳,这并非一直以来都有的现象。
长江商学院副院长甘洁曾透露,因为招聘科技人才的难度很大,深圳一家知名科技企业前些年在创业初期一度考虑搬迁至上海,那里有更多的好大学。
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情况来看,该校创办于2001年,但直到2015年,留深毕业生的比例才首次超过去向为北京、上海的,达到30%。
之后该校留深比例逐渐提升,2017年达到38.3%,相比之下去北京和上海的毕业生比例分别为18.5%和15%;2018年留深率超过了40%。
深圳为何在近几年逐渐成为赢家?大学生的就业偏好变化或许是其中一个原因。
以清华大学为例,该校2018年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指出,当年毕业生签三方就业的单位中,民营企业占31.8%,超过了国企的29.9%;而在2014年,民营企业的占比仅为18.2%,甚至不到国企占比(37.8%)的一半。
2018年,清华大学毕业生签三方人数最多的单位中,华为、腾讯、网易和阿里巴巴赫然在列,而再往前回溯5年,前五基本被国字头单位所垄断。
民营经济和IT产业发达的深圳,迎来了“春天”。2015年到2018年,深圳接收的毕业生数量分别为7.1万、8.09万、10.11和10.8万,人数逐年创新高。
但可以看到的是,深圳历年引进的毕业生数量,仍与北上广三地在校大学生数量有较大差距。
甘洁表示,一个地区要想真正实现科技创新集聚,需要一个生态体系,而这个生态体系中首先要有优秀的大学。
这也是为什么,对外来人才具有高吸引力的深圳,仍然需要在本土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目前,深圳正在打造西丽湖国际科教城,通过产学研高效转化的创新优势,形成深圳重要的创新策源地。深圳南山区提出,在西丽湖科教城探索建设“香港科学城”,争取引进香港大学设立深圳校区。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梁永生曾告诉学府老师,高等教育是一个培育人才的基地,深圳现在大学越来越多了,未来还会继续增加,包括创新创业学院,这些短板都在补。
Copyright© 2009-2020 北京学之府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xue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