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老年,意味着什么?身体机能下降,对世界的感知能力降低,对外界的一切都无动于衷,丧失求知的欲望,对人情世故了然,对世界淡然,或许,我们还能把更多的消极因素都归于衰老。然而,却有一位“老人”——或许我们不该把他称作“老人”,因为他有着比年轻人更加旺盛的精力以及更加积极的人生态度。
他75岁时背起背包独自到欧洲旅行;
87岁时以大学生的身份重返校园;
93岁时到医院当义工;
98岁时取得硕士学位;
105岁的时考取博士学位。
当被人称赞“活到老、学到老”时,他毫不客气地表示:“学到老哪里够啊!”105岁的他现在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旁听,准备再报个博士班。年龄,对他来说从来都只是一个数字,因为从不把“老”当回事儿,这位普通的老爷爷,用一股狠劲、一份坚持、一种努力,做出了很多同龄人想都不敢想,甚至让年轻人都自叹不如的事情,他就是台湾的全民偶像赵慕鹤。
1912年,赵慕鹤出生于山东省金乡县的一个地主之家,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7岁入私塾,14岁时随清朝拔贡赵朝仪学习鸟虫体书法。18岁考入曲阜师范学院,抗战期间曾到安徽阜阳第一联合中学任教,抗战胜利后于山东震华文学院就读直至毕业。
1948年国共内战,赵慕鹤因“黑五类”身份,从金乡一路南逃至金门,几次和死亡擦肩而过。40岁时,赵慕鹤到中国台湾。
离家前,母亲曾叮嘱他两件事:“家中已有妻儿,不可再结婚;欠债是最要不得的”。因为这份嘱咐,赵慕鹤在台湾过了几十年的单身汉生活。
赵慕鹤66岁从高雄师范大学辅导中心主任的位置上退休。在同龄人都大呼“终于轻松了”,开始安享晚年的时候,他的心却怎么也安不下来。
他的生活状态,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现在,105岁的赵慕鹤独居在一幢老旧公寓的四层,依然坚持生活自理,每天自己买菜、做饭、洗衣,甚至拒绝别人的搀扶,因为“一靠别人,就老了”。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说走就走”总是朝气蓬勃又无所畏惧的年轻人的专利。然而,赵慕鹤75岁时却有了去看看大千世界的想法。
年过七旬,没有太多积蓄,英语就只会说Yes和No,年事已高又倔强地不肯报旅行团,赵慕鹤环游世界的“任性”想法着实把他的朋友们吓了一跳。
面对朋友们的质疑,赵慕鹤呵呵一笑:“如果出国玩一趟要准备很久,要懂语言,要有钱,那我就三辈子都出不了国了。”出国,对于已经退休近十年,攥着大把时光的赵慕鹤来说,应该是多年的愿望,并非一时的冲动。
他想去寻找一个全新的世界,而非固守一个地方重复每天的生活。他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期待,又毫不恐惧,几十年的人生经验让他深刻的明白:只要想做一件事,总能有办法克服困难。
在欧洲的旅行中,赵慕鹤经常选择夜班火车,这样就能省下住宿的费用。为了省钱,他也会和年轻人一起挤青年旅社,睡在火车站的椅子上,蜷缩在电话亭里凑合。
这对于在战争年代走出来的人来说并说不上艰苦,但是几十年安定生活,他并没有形成骄奢淫逸的生活作风,甚至步入老年,也不肯享受安逸。
任性地成为背包客,是因为他有着引以为傲的资本——随遇而安的潇洒心态和随处可栖的健康体魄。
走出国门,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语言障碍。不懂外语的赵慕鹤,便请人把一些关键信息写成小纸条,再拿着纸条去买票、打车。
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中餐厅成了最佳驿站,遇到困难,总有中国同胞为他解难。就算迷路了,他也没有恐慌,反而机智地“跟着背包的人走,就能去好地方”。就这样,赵慕鹤用6个月的时间,游玩了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很多名胜古迹。
当他神采奕奕地回到台湾,朋友们惊佩他的勇气:“当初就不怕回不来了?”“怕什么?大不就死在外面!”正是这置之死地的勇气,为他的生命打开了新的天地。
求知求思,学无止境,志在千里
1998年,被赵慕鹤接到台湾的小孙子要考大学了。因为成绩差,小伙子急得直哭,不想考试了。为了鼓励孙子继续读书,86岁的赵慕鹤决定和他一起报考大学。考试在即,他一头扎进了书本中,遗憾的是,爷孙二人因为准备不足双双落榜了。
赵慕鹤劝孙子不要气馁,“今年考不上,还有明年嘛!”他们马上开始了第二轮备考,更加认真、努力地学习。这次,赵慕鹤毫无悬念地考上了空中大学文化艺术系,其孙子也顺利考上了中华大学。
虽然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但朋友们说他不一定能拿到毕业证书。赵慕鹤淡然一笑,却心存执念:能活到那天就能毕业。赵慕鹤开启了老年学霸模式。
他每天骑着自行车去学校,从不缺课,唯一的一次迟到,是因为自行车和摩托车相撞了。“决定做什么事情,就要狠一点,否则做不成。”仅仅在课堂上用功是不够的,当那帮孙子辈儿的同学玩游戏、谈恋爱的时候,赵慕鹤却在挑灯夜战,复习功课。
努力没有白费,风华正茂的年轻人都要读六年、七年才能完成的课程,赵慕鹤用了四年就修满128学分,在91岁那年成为全班第一个顺利毕业的学生。
重新经历了读书学习的日子,赵慕鹤觉得自己头脑更邻灵活了,也不腰酸腿疼了,浑身都是劲儿。几年后,朋友的儿子有意报考研究生,为了鼓励年轻人学习,96岁的赵慕鹤又来劲了,再和小朋友相约考个硕士!
考试就在眼前,可赵慕鹤不怕,他足不出户冲刺了3个月,顺利考上南华大学哲学研究所。读硕士的两年间,家住高雄的赵慕鹤,每周搭车到嘉义上课,他依然没缺过一节课,没有拖延过一次作业。
两年后,赵慕鹤以一篇关于中国书法“鸟虫体”研究的论文获得硕士学位。就连马英九都不肯错过他的毕业典礼,亲自为他颁发“高龄硕士,不老乐活”的书法。98岁的他不仅是南华大学史上最老的研究生,还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年龄最大的研究生。
在学校,老师同学都尽量照顾他,但赵慕鹤从不拿年龄说事儿,他对小同学们很是亲切、尊重,晚上住宿舍,会到学校社团看学生活动情形,学生也和他友好互动。
从教师岗位上退下来的赵慕鹤,对老师更是谦恭有礼,每次上课都要起立鞠躬,下课时向教授致谢。做论述时,即使有老师的特许他也不肯坐着,在他看来,“身为学生必须站着”。师生赞他是学校最美的风景。
老当益壮,躬行实践,慈善助人
从14岁就开始学习书法,并且90余年笔耕不辍的赵慕鹤,写得一手绝妙的“鸟虫体”书法。几十年来,他将书法义卖募得的千万元巨款,一次次捐献给需要的人们。
2011年,赵慕鹤的作品被大英图书馆看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亲自发签名函求收藏。2012年,赵慕鹤在香港成功举办书法展,并出版了自传《悠游100年》,成为畅销书作家。
由于不懂电脑,他的自传只能口述,由他人代笔。不甘落后的赵慕鹤又学起了电脑。因为不懂英文,学起电脑就更加困难。他在客厅墙上,贴了一排毛笔写的常用英文单词,自学英文。
一位原高雄师范的同事到他的家中拜访,看到墙上的英文和桌上的电脑,脱口而出:“老赵,你都要死了,还学什么电脑?”“可是,我现在还活着啊!”赵慕鹤说完,自己也笑了。
赵慕鹤一生致力于慈善事业,却从没想过要改善自己的生活,至今仍旧独居在一幢老旧公寓中。这位百岁老人依然坚持生活自理,每天自己买菜、做饭、洗衣,甚至拒绝别人的搀扶,因为他觉得“一靠别人,就老了”。在欧洲旅行时,赵慕鹤曾借宿在自己的学生家中,他每天都把屋子打扫干净再出去游玩,晚上则赶在主人回家前做好饭菜。
不仅正在生活上不依靠别人,93岁那年,赵慕鹤还做起了义工,每天骑自行车到医院,照顾那些年纪比他还小的病人。这一做就是两年,直到医院觉得他年纪实在太大,极力“劝退”了他。
这是赵慕鹤的处世之道,也是他的养生之道。人不能闲着,多活动多做事,是保持身体健康和大脑灵活的根本。他从不去想怎样延年益寿,只想活得愉快。活得愉快,就活得久一点。对他来说:“人生中唯一的幸福,就是不断前进。
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对于赵慕鹤来说,他对生命的长度从来没有过奢望,也始终抱着“生者寄,死者归”的豁达心态,迎接美好,也承受变故。他从不忌讳谈论死亡,早已写好遗嘱,并再三交代好友,到时不报丧也不发讣闻。
赵慕鹤崭新的月历上写满行程。至少,宿舍楼的院子每天都等着他打扫。他爱穿一件黄色法兰绒格子衬衫,在晨曦下挥舞着扫帚。他的身后,砖块已经开始脱落的墙上,爬山虎绕了一圈又一圈,努力攀爬,寂静生长。
岁月无情,只争朝夕,与君共勉
人生最可怕的从不是衰老,而是一颗自甘堕落、不再进取的心。现在的人,别说到中年,甚至很多人在二三十岁,就已经丧失了青春的活力,消沉而懒散。
到了中年,更是自我放弃,萎靡沉沦,龙钟之态已现。不知不觉,多数人都沦落至“油腻的中年猥琐男”和“肥腻的中年妇女”这个庞大的群体。
在心理学上,把青春期的自我成长称之为“第一次生长”,是获得独立性的过程,但内在创造性不足。33-55岁的中年时期,被称为“第二次生长”,是一个人在社会中有一定基础后,充分释放创造性的关键时刻,也是建构生存的内在框架的重要节点。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生最富有创造力的黄金时刻正是中年,而青年则需要不断地充实自我。唯有如此,才能在到老年时,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
赵慕鹤的晚年成就了常人难以超越传奇,看似不凡,其实是在踏踏实实地走一条平凡的人生路。愿我们都对世界充满好奇,对生活充满希望。路漫漫其修远兮,唯有不断的精进,才能越来越幸福。岁月无情,只争朝夕。与君共勉之。
Copyright© 2009-2020 北京学之府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xue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