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考研政治史纲部分选择题重点知识

  • 来源: 学府考研
  • 浏览: 1486
  • 2018-09-14
我要分享:
摘要:在考研政治中,很多朋友认为单选题和多选题是得分最高的选项。既然如此,考生在复习政治课程时,要多记忆知识点,多了解当前社会中出现的最新消息。也许在政治考研中就会出现这样的考题,而你正好复习过,这也将成为你致胜的法宝。

  一、单选题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是第一次鸦片战争。

  2、认识中国近代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是认识中国近代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是:

  不同点:两大任务的主题、内容和实现方式都不一样。前一个任务是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后一个任务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二者关系: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4、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5、甲午战争爆发(1894年7月)后提出的口号:

  1895年,严复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1894年11月,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6、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的社会改革方案的中心是解决土地问题。

  7、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洋务运动时期。

  8、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的民用企业多数采取官督商办的形式。这些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9、中国同盟会成立时确定的政治纲领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0、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即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但是,没有从正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是,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

  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但是,并非将土地所有权分给农民,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平均地权”采用的方法是征收地价税和土地增价归公。

  11、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12、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3、中国共产党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4、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三大上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注: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5、首次实行“支部建在连上”制度的是三湾改编。

  16、八七会议: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毛泽东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实际上提出了以军事斗争作为党的工作重心的问题。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

  17、所谓大革命的失败,主要是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18、1931年2月,毛泽东和邓子恢等一起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

  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19、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20、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减租减息。

  21、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是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22、《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

  23、“使在蒋介石统治下进行任何和平运动、合法运动、改良运动的最后幻想归于破灭”的事件是,1947年10月国民党当局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明令对该组织及其成员的一切活动“严加取缔”。

  24、1949年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与1946年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的不同在于中国共产党居于领导地位。

  25、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新民主主义经济工作的政策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简称“四面八方”政策)。

  2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处于十字路口的经济成分是个体经济。它既可以被引导着走向社会主义,也可以自发地走向对于资本主义。

  补充: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五种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处于十字路口的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属于过渡形式的经济成分是: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主要的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27、1951年年底到1952年,在党政军机关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随即,又在1952年上半年发起打击不法资本家的“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经济情报)运动。

  28、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也曾被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

  “主体”是指社会主义工业化。

  “两翼”是指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社(半社会主义性质)、高级社(社会主义性质);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手工业供销小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半社会主义性质)、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性质)。

  29、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30、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31、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政治保障。

  32、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毛泽东在会上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33、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最重要成果和最重大历史贡献是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二、多选题

  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动,主要表现在:

  地主阶级发生了某些变化,有些地主成为官僚地主、城居地主,有些地主转化为资本家。

  农民阶级中,有些农民向贫农或雇农转化,有些农民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

  工人阶级产生。(先于中国资产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产生。(依据来源分为两个部分:官僚买办资本家和民族资本家)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3、在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不能实现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图谋的原因是: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第二,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是根本的原因。

  4、在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不能共同瓜分中国和对中国实行直接殖民统治的原因是(注意与第3考点的区分):

  第一,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

  第二,中国人民顽强、持久的反抗。

  第三,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

  5、《资政新篇》:

  体现了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救国方案)

  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

  (注意:《资政新篇》没有涉及农民和土地问题,而《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补充:《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经济方面: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思想文化方面:建议设立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

  6、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7、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8、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主要问题是:

  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注意:不是实行民主共和。实行民主共和是后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9、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实际上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中包含着民主主义的内容,但是不单独拿出来说。

  10、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主要表现在革命派:

  对“革命是否会招致帝国主义干涉”的问题不敢作出理直气壮的正面回答。

  只是希望通过“有秩序的革命”来避免动乱和帝国主义的干涉。

  所说的“国民”主要还是指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而不是广大的劳动群众。

  反对贫苦农民“夺富人之田为己有”。

  11、辛亥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挽救共和制度而进行的斗争主要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12、辛亥革命失败主要是指: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解决。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改变。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而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13、“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

  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为外国的各种思想流派传入中国敞开了大门;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

  14、五四运动具备了新的历史特点,主要有:

  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注意:五四运动开始时,学生是主力)

  15、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的主要类型有: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

  16、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7、新三民主义的“新”表现在:

  突出了反帝的内容;

  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相联系。

  18、1928年至1930年毛泽东撰写的有关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重要著作有: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遵义会议的意义:

  在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

  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20、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主要有:

  粉碎了国民党“剿灭”红军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长征中保存下来的力量,是党和红军的极为宝贵的精华。

  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1、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正式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2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等中间势力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第一,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

  第二,尊重中间势力的利益。

  第三,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23、中国共产党在学风问题(即党的思想路线问题)上曾经反对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注意:投降主义、冒险主义是政治路线方面的错误倾向)

  24、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起来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中国战场始终抗击着日本陆军主力,是亚洲反法西斯主战场。

  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中国努力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积极参与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

  25、抗战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26、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是:

  第一,国民党政府专制独裁、官员贪污腐败。

  第二,国民党顽固坚持内战政策。

  第三,国统区爆发严重经济危机。

  27、抗日战争胜利后,中间路线的鼓吹者主张:

  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

  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

  方法上走和平的改良的道路。

  27、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主要的法宝是: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2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的建立。

  (注意: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9、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

  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不仅支援了朝鲜人民、保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而且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有力地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全世界对新中国刮目相看,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为国内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0、新中国成立的最初三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开始实行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第二,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3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创造的国家资本主义具体形式有:

  初级形式:在工业中有收购、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在商业中有经销、代销、代购代销、公私联营等。

  高级形式:就是公私合营。

  32、毛泽东提出,处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应坚持的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又增加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3、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主要内容有:

  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

  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提出解决敌我矛盾用专政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的、教育的方针。

  3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

  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的起点。

  35、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阐述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有:

  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和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

  36、中共十九大的主要贡献是:

  确立了习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重大政治论断。

  确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

  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作出全面部署。

  37、习主席强调,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红船精神”的内容是: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38、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改后的宪法:

  更好地体现了全党和全体人民的意志。

  更好地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更好地适应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为动员和组织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三、材料分析题预测知识点

  1、要解决中国的发展进步问题,需要先进理论的指导和先进政党的领导。(党的领导)

  先进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于其可以使人们科学地揭示问题的本质,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进而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

  只有代表社会前进方向的先进政党的领导,才能使革命有团结一切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才能制定正确的纲领。由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这一锐利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就能为中国革命指明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就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

  2、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政策及原因。(土地问题、农民问题)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先后实行两种政策,一种是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即没收封建土地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另一种是剥削封建土地制度及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实践说明,制定政策要从具体实际出发,要根据形势与任务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与时俱进。土地政策要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有利于团结革命力量,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意义和原因(抗战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意义:第一,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

  第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第三,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第四,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原因:第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第三,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4、作风建设问题

  党的作风是与党的宗旨相联系的,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执政后党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仅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还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

  5、党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实现长期执政?

  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关于历史周期律的对话,实际上是在讨论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后能否继续保持以及如何保持革命精神,避免“兴勃亡忽”“人亡政息”,从而经受住人民对党的“考试”,实现长期执政的问题。

  6、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所谓站起来,就是中华民族洗刷百年耻辱,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所谓富起来,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生活力,不断走向共同富裕。

  所谓强起来,就是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好成绩,从选择好老师开始

赵宇 考研政治

全国优秀高端教育品牌学府考研精品课研发团队,旨在为每一位考研学子提供最有效、最贴近实战的考研辅导课程

立即预约

热门专题

已有2015名学员在学府学习

你想学什么?写出来

Copyright© 2009-2020 北京学之府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xue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02389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