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上海地区13所研究生双一流高校就业报考!

  • 来源: 学府考研
  • 浏览: 1232
  • 2019-06-28
我要分享:
摘要:关于本科生的深造率,非常惊人。复旦大学以本科深造率69%位列上海第一,其次是上海交通大学以67%紧随其后,同济大学以57%排在第三位。这个数字在全国只有20.1%。

  转眼毕业季来临,作为“Z世代”(1995-2010年出生的一代),职场关于他们有很多标签、很多传说,但他们的职业选择究竟有何特别之处?我们分析了上海13所“双一流”大学6.3万名(约占上海毕业生总数的36%)毕业生的毕业流向,透视这一代学生中佼佼者们的职业选择。

  工作?不!我读书还没读够

  越来越多的高校学子在毕业后选择了继续深造。2018年,上海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包括本科生和硕博研究生)中,有27%的人选择了升学深造,包括国内读研、考双学位、或是出境留学。 这一比例高于上海64所高校毕业生17%深造的整体水平。

  继续深造的一个重要原因,并非“逃避长大”,更多恰恰是为就业打算,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刘洋(化名)选择直升本院研究生,原因就是前几届进入中央级媒体的师兄师姐,都是硕士以上学历,很少有本科生。“读完硕士后就业面感觉更广一些,选择更多一些,实习经历会更多一些,风险相对会小一些。”

  毕业后深造比例在最近五年的上升十分明显。以4所一流大学(复旦、上交、同济、华师)为例,2014年至2018年选择境内外升学的人数占比由28.86%升至30.42%,其中选择国内升学的人数上升了3个百分点至19%。签约、合同就业的人数则维持在六成左右,未就业人数占比持续下降。

  从学科来看,基础学科读研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应用型的学科,比如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另一种是就业相对狭窄的学科,比如农学和医学。研究生毕业后,攻读博士、博士后的比例也不低。

  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就业蓝皮书显示,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仅为66%。对一些学生而言,深造也是换个专业的机会。

  为何教育、医疗行业成“双一流”毕业生首选

  从2018年的数据看,13所大学毕业生们选择的工作行业集中在制造业、医疗卫生和教育、政府机关、信息技术,但不同的大学差异还是较大的,复旦大学的毕业生首选是医疗卫生和教育业、制造业、金融业;上海交通大学的前三个首选则是制造业、医疗卫生和社会工作、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同济大学的毕业生则对房地产、专业技术服务和汽车制造业情有独钟。

  医疗卫生排名在各个高校都较高的原因,是上海双一流的大学中有五所高校都开设有医学院,其中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医学院这两所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名列全国前五的医学院,而医疗专业学生就业专业相关度是最高的。背靠上海200多家医院的人才需求, 医学生在短则五年,长则十年的专业学习后大部分都会选择进入医疗卫生行业。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8届毕业生中,医学生就有1771人,占所有毕业生的20%,因此进入医疗卫生单位的毕业生也就占到总比例的19.56%。

  “双一流”大学就业的毕业生学历偏高,以复旦、交大、华师大、同济四所“世界一流大学”为例,签约就业的毕业生中,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占78%,这导致他们进入教育行业的比例高于普通高校,尤其是博士生,进高校或科研院所仍然是第一选择。复旦大学有64%的博士生进入医疗卫生、高等学校/科研设计单位;上海交通大学67.77%,同济大学博士生中有48.78%的人进入教育、卫生行业;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进入学历教育、生化日用行业的比例是78.29%。

  不过,“双一流”学生在基础教育行业中身影寥寥,除了以师范专业见长的华东师范大学有超过48%的毕业生在学历教育(“中等、初等教育”)单位比例为29.3%,我们很难看到其他一流高校的毕业生投身其中。同济大学毕业生就业流向“中等初等教育单位”占1%,上海交通大学只有0.59%。

  金融业吸引力下降,政府机构、公共事务吸引力上升

  哈佛大学毕业生对金融业的偏爱导致校长演讲时都要号召大家“抵制”华尔街的高薪。而在国内,金融业对优秀学生的吸纳力同样巨大。

  2018届复旦大学选择从事金融行业的毕业生占17%,仅次于制造业和医疗卫生业,如果你是硕士,进入金融行业的机会更高,复旦硕士毕业生就业比例第一位就是金融业(23.44%)。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的上海财经大学,有44%的毕业生从事金融行业。华东师大除教育行业外,信息技术行业和金融业排名第二和第三。

  但相比前几年,金融业的热度在下降,这是因为需求在下滑。

  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就业质量报告里提到,“与往年相比,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单位数量仍在逐年增加,但受到市场行情的影响,金融业对毕业生需求量相比往年略有下滑。”

  金融行业市场需求有所下降同样反映在其他高校的就业情况上: 复旦大学从事金融行业的毕业生连续两年下降,两年来从第一位下降至第三位,上海财经大学比去年同期下降七个百分点。在沪报到的毕业生中,金融业从业总人数占比降至五年来的低位,仅有7%。

  政府机关对名牌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则在增加。复旦大学毕业生在“政府机关/公共服务/部队”工作的8.5%,比去年增加2.74%,其次从事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行业较多的是同济大学(5.98%)、上海外国语大学(4.30%)。

  “留在北上广”,信息技术和软件服务行业崛起

  以城市而言,意料之中,上海是本地双一流高校毕业生首选的就业地,留在上海就业的人数总体占比达到79%(同济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和上海海洋大学未有数据)。以复旦大学为例,92.7%的毕业生在东部地区就业,上海就业人数占73.86%。上海交大毕业后在“北上广”打拼的有76.75%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这五年留在上海的大学生流向增长最快的行业。五年间吸引的“双一流”毕业生已增长近七成,在在沪毕业生报到的行业中占11.35%。而制造业吸引力已经呈现下降态势,由2014年的25.47%跌至2018年的18.03%。这与上海市的产业布局转型表现一致。201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上海市产业地图》提到,融合性数字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是四个主要的产业发展方向。

  互联网巨头的崛起造就了一大批高薪高技术的岗位需求。麦可思的就业蓝皮书显示,2015届本科生毕业三年后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的月收入最高,平均能达到9855元,其中“互联网开发及应用”类的岗位月收入平均10470元。

  庞敏(化名)在华东师大读了七年的出版专业,毕业后却选择了投身互联网行业。对于转行这件事,她认为,大学给予学生的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是专业知识。互联网这样的新兴行业有很多的发展机会,工作节奏和工作氛围也与她的性格相契合。

  另一个增长较快的数据是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五年间增长了53%。创业领域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资讯服务等行业。2018年,获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资助创业项目共计360项,总计资助金额8008万元。较2017年的332 项, 7428 万元有明显增加。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均以31名自主创业的毕业生领先。

 

  最后,如何选择一生所热爱的事业?可能马克思在两个世纪前所写下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在当下仍有启迪意义:“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我们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迷误?如果我们经过冷静的考察,认清了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分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仍然对它充满热情,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于它,那时我们就可以选择它,那时我们既不会受热情的欺骗,也不会仓促从事。”

好成绩,从选择好老师开始

赵宇 考研政治

全国优秀高端教育品牌学府考研精品课研发团队,旨在为每一位考研学子提供最有效、最贴近实战的考研辅导课程

立即预约

热门专题

已有2015名学员在学府学习

你想学什么?写出来

Copyright© 2009-2020 北京学之府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xue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02389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