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论文“盲审”“查重”升级,设“紧箍咒”也要“预防针”

  • 来源: 学府考研
  • 浏览: 850
  • 2019-12-11
我要分享:
摘要:最近,南京仙林某高校15级生物学博士生唐盛(化名)吃不下,也睡不着。她没想到自己修改了8个多月的论文,又一次没通过盲审。“这意味着一切要翻倒重来,而半年后能否通过仍然是未知数。”

  “盲审”“查重”猛于“虎”

  在微博、网络论坛上,有同学用“史无前例”来形容今年愈发严格的论文审查,“早知道有‘翟博士’这回事,我应该抓紧毕业的!”

  2019年初,随着翟天临事件引起的轩然大波,“开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被列入教育部当年的重点工作,并投入800万的教育经费,抽查应届毕业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其中博士的抽检率约为10%,硕士约为5%。

  而相应的,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了。唐盛告诉学府老师,过去只有少数院系抽检盲审,现在大多数院系要求毕业论文在答辩前,必须经过“盲审”关。盲审专家也从三个,变成了五个,但凡有一个给出“不通过”的意见,论文就要被打回重写,且修改率需达到50%以上,才能重新送给该专家再次审核。

  江苏各高校今年也陆续发布了“盲审”的相关办法或通知。比如江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100%“盲审”制度。南京医科大学要求全体博士研究生、同等学力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研究生的毕业论文100%盲审,同等学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进行盲审。

  各高校在论文查重方面也更加严格,查重甚至包括了中英文摘要和参考文献部分。虽然不同学科在查重比率上要求的不一样,但在今年查重率要求普遍都有所下降。复旦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小柳告诉学府老师,查重率要求从往年的20%降低为10%。介于10%-20%的,需要院系组织专家鉴定,认为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嫌疑下,修改论文后才可以进入论文送审的程序。

  “查重”“盲审”关卡严峻,让不少学生在提交论文前倍加慎重。南京某双一流大学16级商学院博士生小潘本准备年底预答辩,却被导师给劝了回来。“就这一年之内,导师的三个博士论文都被盲审给‘毙’了,每隔三个月,送一个挂一个,连老师都怕了!”小潘说,问题最严重的一位师姐,今年是学制第八年,如果修改后仍然通不过盲审,这意味着师姐将拿不到学位。

  “严进严出”杜绝“人情牌”

  严格审核,让“混日子”的学生不得不“延期”“结业”甚至“退学”。今年以来,深圳大学、中山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延边大学等全国十多所高校陆续发布通告,对研究生做退学处理。

  杜绝打“人情牌”,严格学籍管理,江苏省高校近两年开始逐步淘汰清退那些不再适合攻读学位的研究生。据统计,2018年全省高校总共淘汰清退研究生682名,2019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758名。该两年的数据中均有超过一半的研究生是因为超出最长学习年限而被淘汰清退的。

  其实不仅是应届生,已经毕业的硕士博士也不意味着进入“保险箱”。因硕士学位论文存在严重抄袭,南京理工大学近日在官网上公示,撤销了一名2017年毕业生的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跟随你一辈子”并不是停留在老师口中的一句空话。

  一系列的举措也在给导师和学校带来压力。省内一所名校的工作人员告诉学府老师,该校有两篇论文没有通过此次教育部对2018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相应的,指导老师无法继续招生,当年立即停招。

  研究生们正感受到一系列的变化。南京仙林某高校硕士生尹雪(化名)告诉学府老师,最近院里的老师还将期末课程作业一一进行了查重,发现不少同学作业的查重率都在30%以上,有的同学甚至达到了60%。“学院坚决取消了他们的课程成绩。”

  变化也并非一朝一夕,小潘认为,实际上,教育部对于学术论文的审查正在逐年强化。“导师说2010年以前按期毕业的很多,现在延期的才是大多数。”

  南京大学一名老师这几日参加了C9高校研究生院老师的交流,会上大家都有个共识,“2019年是研究生质量年”。“在很多‘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研究生占比都超过了半数,考研人数更连连上涨,研究生规模化培养带来的质量问题,已经到了必须正视和应对的时候。”

  独创性缺失,研究生质量是系统工程

  “过去碍于人情面子,闭着眼睛放水的情况时有所闻,今后老师们更要严格履行职责,把好研究生教育质量关。”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王银泉教授说。王教授是该校外语一级学位点和翻译硕士学位点负责人,对研究生教育深有感触。他认为,学位论文的抽检虽然被外界认为是“最后的稻草”,但其威慑力很大程度上能避免学生有“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倒逼师生严格把关论文质量。

  但查重和盲审并非万能,为了避免查重“压线”,学生们也是各出奇招,绞尽脑汁,有的将中文参考文献先翻译成英文,再翻译回中文;还有些在引用原文的时候改变表述方式,论文查重检测已经成了一大产业。

  王银泉认为,要整体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技术性查重也只是一方面的问题而已,如何走出本科满堂灌应试教育模式,培养学生掌握方法,提升能力,这是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否则,只掌握死记硬背知识点的所谓优秀本科生,到了研究生阶段,还是经常会陷入一问三不知的尴尬,尤其是在论文写作中,根本无法提出独到的见解,更谈不上独创性。

  “很多研究生到了最后一年,论文也不知道该做什么题目。”王银泉说,这跟本科教育停留在中小学应试教育模式有关,学生只会被动接受知识,以至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缺失。他举例说,有本科毕业于211高校的学生读研之后,很迷惑地对自己的导师说,“老师你让我从知网上下的三十篇论文我看了,但我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更不知道怎么提出自己的观点。”“不会从文献中总结归纳提炼观点,不会提出和解决问题,没有问题意识,写作能力严重不足,无论是形式规范还是内容规范,都有诸多短板,怎么可能做出优秀毕业论文呢?”

  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与导师指导密切相关,导师与老师看似一字之差,实则相差甚远,导师更重要的是指导,而不是简单机械的传授知识点。“不能仅仅将研究生导师当作一顶好看的帽子,一种荣誉,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关系到人才质量,而人才就是高校的产品,市场化的社会是不能容忍存在质量瑕疵的产品的。”

  某211高校研究生院老师透露,目前各高校评聘硕导、博导的标准,主要是发表多少篇论文,到账多少课题经费。该校有些相对弱势学科的导师招生年度审核,经常出现一半老师无法通过的现象,这还仅仅是从课题论文“数数字”的角度评判,“我们应该要让真正有水平,也愿意指导的老师去培养研究生。”

 

  不对学位授予“放水”,也要给研究生更多关注和帮扶。学府老师了解到,目前南京大学已经建立了研究生院、院系、导师三方面构成的研究生学业三级预警机制。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张亮教授介绍,对于学业有困难的学生,院系和导师会在博士生五年级、六年级、七年级的时候给予不同层次的学业预警,并针对性地帮扶。“早在博士生第三学期,学生必须参与资格考核,学生最多可参加3次资格考核,未通过将终止学业。”张亮表示,中期考核和学业预警的制度核心,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敦促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快按照标准完成学业,如期答辩,学习状况不理想的学生有退出机制。研究生“严出”的趋势下,研究生教育质量需要全方位全流程的管理和质量监控。

好成绩,从选择好老师开始

赵宇 考研政治

全国优秀高端教育品牌学府考研精品课研发团队,旨在为每一位考研学子提供最有效、最贴近实战的考研辅导课程

立即预约

热门专题

已有2015名学员在学府学习

你想学什么?写出来

Copyright© 2009-2020 北京学之府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xue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02389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