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出题点
在经济学考研中,一般很少会直接涉及到的行为经济学的考察,但很可能冷不防地出一个简答题,要求回答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的主要研究领域,阐述获奖理论的主要观点,以及在现实中的应用举例,所以了解一下很有必要。
▲背景知识补充
理查德-塞勒将心理学上的现实假设用于对经济决策的进行分析。通过探究有限理性、社会偏好以及自我控制的缺失,他演示出这些人类特性如何系统性地影响了个人决定以及市场结果。他对行为经济学的贡献很多,跨考教育郑炳老师为大家总结下来大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禀赋效应:顾名思义,所谓禀赋效应,就是指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其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没有拥有它之前大大增加。在和卡内曼合作的一项著名实验中,塞勒教授向人们证实了禀赋效应的存在。在这个实验中,他们先发给被试一个茶杯,并用巧克力去进行交换茶杯,结果人们都不愿意放弃茶杯。而在后来的实验中,他们先发给被试一块巧克力,并用茶杯去交换巧克力,结果却发现人们不愿意放弃茶杯。被试者是随机抽取的,按理说不应该存在着系统性的偏好偏差,为什么在前一次中,他们会钟爱茶杯,而在后一次实验中它们却钟爱巧克力呢?原因就在于禀赋效应的存在--一旦我们拥有了某物,那么再让我们放弃它就很难了。
应该说,禀赋效应的提出对于传统经济学的挑战是很大的。跨考教育郑炳老师为大家举例来说,例如,它直接挑战了著名的"科斯定理"。根据科斯定理,当交易成本为零的时候,初始产权的划分并不会影响物品的最终配置状态,因为人们可以通过交换来让物品配置到对其评价最高的那个人手里。但是如果"禀赋效应"是存在的,那么初始产权的配置就很关键了。
跨期选择和自我控制:在传统经济学看来,人是理性的,可以对长期的消费和投资做出合理的安排。但是事实并非这样。你今天对明天的关心,与明天对后天的关心是不同的,因此在每一个"今天",你都会更重视现在,而不顾未来,这种现象被称作"双曲贴现"。如果存在着"双曲贴现",那么人对于未来的规划就未必是最优的。如果这时存在一个外部的力量来进行干预,就会让个人福利达到更高水平。
在公共政策领域,和以上理论相关的一个重要政策就是社会保障。有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让政府来办理社会保障是不合适的,因为会造成很多浪费。相比之下,让个人自行储蓄可能会更好。从传统经济学角度看,以上论证当然是对的,但是从行为经济学角度看,这一论述却未必正确。
心理账户:所谓心理账户,意义也是十分直观的,即我们在思考一些问题时,并不会去进行统一的成本收益核算,而会在心里构建很多个分门别类的账户,分头进行计算。举例来说,我们可能拥有十只不同的股票,按照经典的经济学理论,我们关注的应该是这十只股票所构成的这个组合的整体涨跌。但在现实中,我们除了关注整体的涨跌外,还会关心每只股票的涨跌状况。当某些股票跌得很惨时,我们也不肯"割肉",把资金放到业绩更好的股票上,而宁愿继续持有它,等着回本。
心理账户的提出,对于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冲击是很大的。跨考教育郑炳老师为大家举例来说,例如,传统经济学告诉我们,"沉没成本不是成本",不应该影响进一步的选择。但是,如果存在着心理账户,那么沉没成本就会严重制约进一步的选择行为。
总之,塞勒的贡献在于为个人决策的经济和心理分析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他的实证研究和理论观点,帮助行为经济学创造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领域,对许多经济研究和政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塞勒被认为是现代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领域的重要先驱者。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名行为经济学家卡内曼甚至将自己的获奖归功于塞勒,称他是"首位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开创了行为经济学"的学者。当然,塞勒可能也是最有争议的经济学家之一,争议的焦点源于他倾向于强调事实与权威传统经济学理论的不一致。其实,塞勒所提倡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历史久远,比如,马歇尔和凯恩斯等经济学家就经常从人们的日常行为角度对当时的经济理论进行反思。二战后经济学家们强调数学结果和理想化假设下的研究结论,但其实许多经济现象和事实却不是这样,塞勒从心理学角度呼吁经济学家们从理想化假设中解脱出来,因此可以说塞勒是延续了一种因数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发展而被打断的、始于亚当·斯密的传统经济学。
塞勒研究了很多反常现象,不过他自己也承认,其研究目的不是颠覆传统经济理论,而是希望学者们对反常事物有一个认知并以此推动传统经济理论的不断完善。塞勒对反常现象的思考也引发了人们对经济理论的思考,即当现有经济学理论不能很好地指导我们决策的时候,唯一的途径似乎正是按照塞勒所追求的,关注人的行为,不断质疑、不断思考。弥补现有经济学理论的缺陷。
Copyright© 2009-2020 北京学之府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xue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